量子计算的成功依赖于纠缠比特的规模,然而在实验上利用纠缠进行量子计算需要面对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对纠缠比特的量子调控(随着纠缠比特增加其操作难度将越来越大),(2)受退相干的影响,完成量子门操作的时间要在量子退相干之前。(意味着我们要延长量子比特的退相干时间)。

8月9日,《科学》杂志刊发了中国学者在量子计算研究中的新进展。其在线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multicomponent atomic schrodinger cat sates of up to 20 qubits”.该项工作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了18-qubit GreenbergerHorne-Zeiling(GHZ)态和20 bit薛定谔猫态。并集成开发出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的世界记录。据文章指出,在实验上能够在187ns这么短的时间内,20个人造原子从“起跑”时的相干态,历经多次变身,最终形成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状态的纠缠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