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英特尔公布了一种称为Cryoprober的量子测试设备,该设备可以测量子比特,并在几分钟内收集有关量子噪声源和量子点质量的信息。该设备由英特尔公司、Bluefors公司和芬兰Afore公司合作推出,芬兰Bluefors公司致力于量子计算的无制冷剂稀释冰箱系统的研究,该公司与芬兰的领先微型机电系统(MEMS)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Afore合作设计和制造了该设备。
“基于我们在晶体管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发现有必要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创造一条300毫米大容量的制造和测试线。”英特尔量子硬件主管吉姆·克拉克博士说,“我们专注于量子的可制造性和伸缩性问题研究,通过Cryoprober的快速反馈,英特尔可以加快其科学学习进度。”据英特尔称,量子计算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数据收集和数据访问。目前,每一个量子处理器都要在低温稀释冰箱中测试几个月,以确定哪些情况可以运行,哪些不能运行。例如,在300毫米晶圆上的传统晶体管可以进行大约一个小时的测试;对量子计算来说,量子比特的特性使其必须在低于绝对零度以上几开尔文的超低温下进行测量。英特尔表示,在低温晶圆探测器问世之前,量子比特的电学特性出现非常缓慢,需要数天时间才能收集一小部分数据。
表征低温晶圆探针多个英特尔量子比特器件的初始数据表明,对一个300毫米晶圆来说,与室温相比,低温下量子比特栅极“开启”所需的电压有所增加。
该公司表示,低温晶片探测器可以让研究人员在300毫米的晶片上测试量子比特,使其温度降到几开尔文。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现阶段提取信息的速度有多快。英特尔表示,新工具确实可以让它自动收集有关自旋量子比特的信息,包括量子噪声的来源、量子点的质量以及制造自旋量子比特所需的材料。英特尔声称,在第一次演示低温晶片探测器时,他们在英特尔300毫米加工线上的硅量子位加工流程中,测量了100多个量子比特结构的通电特性。英特尔说该工具能加速反馈到硅自旋量子比特制造线上,并加速量子计算的研发。
低温晶片探测器将设置在英特尔俄勒冈州的校园内,放置在几台量子计算稀释冰箱旁。
克拉克补充道:“我们希望业界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来加速量子计算的发展。”
本文是《量子计算前沿》基于相关资料原创编译,并完整授权量子客整理发布。
请尊重原创,转载须征求同意 !
详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量子计算前沿,订阅更多!
声明: 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量子客仅提供内容展示平台。出于传递高质量信息之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