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消息,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开展量子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业务研究,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软件和信息中心创办主任段润尧教授出任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直接向百度总裁张亚勤汇报。百度计划在五年内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计算研究所,并逐步将量子计算融入到业务中。

 

量子计算越来越热门,逐步商业化发展

量子计算领域最近可是热门不断。在过去的几个月里,IBM和英特尔宣布他们分别制造了50和49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IBM、中科院-阿里巴巴和Intel相继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前几天又爆出了谷歌公司研发出了72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虽然还未能进行如此多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未实现量子霸权,但铺天盖地的的报道已让大众或者投资人感觉量子计算的时代就要到来。提前布局,拥抱未来,是当下不断追求创新的互联网公司的的战略常态。

 

稍微回顾一下。2017年9月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者施尧耘已正式加入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12月份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的副教授张胜誉正式出任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今天百度发布消息,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软件和信息中心创办主任段润尧教授出任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BAT三家大佬互联网公司开始了在量子计算方向的竞争。

 

在过去几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量子计算领域的创业公司屈指可数,创业投资也非常谨慎而沉寂。但从近期来看,特别是自2016 下半年以来,该领域创业投资显示出:更多的获投资公司、更密集的投资数量,以及更大的单笔投资额度。根据资本实验室去年4月份发布的量子计算创投趋势的报告,如下图所示,量子计算领域投资在持续加速,并且在扩大发掘新的创业公司。BAT的加入及布局会进一步加速量子计算朝着商业化方向发展。

image.png

 

量子计算 BAT中哪家强

如果以google学术统计的h指数代表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刚查阅了施尧耘、张胜誉和段润尧教授的h指数,分别为22、20和24,水平差不多,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领域的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作为对比,我又查了潘建伟大神的h指数,比他们三人之和还高,高达74,属于顶级水平行列。

段润尧-h指数.jpg

施尧耘h指数.jpg

图片4_副本.jpg

 

BAT引进的这三位负责人学术水平属于同一级水平,也都偏向量子算法和软件方向。但阿里里巴巴还与中科院和中国科大合作,还进行着量子计算机的硬件研制,也公布了11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云平台。综合看来,阿里巴巴在量子计算领域领先其它两家,但还是落后于谷歌等国外巨头公司,目前正在不断的追赶中。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