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在着力投入量子计算之外,一些领军的科技公司如BAT等也已经加入到软件领域的研发中。量子计算可以进行大量的模拟和并行计算,从而助推人工智能行业的应用,对制药、生物、金融等需要大量数据的行业都会造成深远影响。

国内科学家研究量子计算已驶入快车道

量子纠缠是物理学概念。在业界被称为“量子计算之父”的潘建伟曾经解释说,量子纠缠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它粒子,这被称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因此,量子纠缠的叠加对于量子计算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科技大学的这项破纪录的成果意义巨大。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上,是利用量子叠加、量子纠缠这些东西组合形成量子逻辑,实现信息处理的能力。而量子计算需多个光量子比特纠缠,据报告显示,数量越多意味着处理金融数据的能力可能会越强。

不过,下一步要实现更多个量子比特的纠缠,需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态制备和独立量子比特间相互作用的精确调控。随着量子比特数的增加,操纵带来的噪声、串扰和错误也随之增加。这对量子体系的设计、加工和调控要求极高,对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的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一旦实现,意味着计算速度会有数十亿倍的提高。这一计算能力的飞跃,将远远超越从算盘到当代超级计算机的提升。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