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子: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临了,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是有一点点紧张的。毕竟是十年寒窗苦读,破茧而出的时候。但是请大家不要过度担心。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故事,可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从我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有了7年了。这7年里经历了很多事情,很多重要时刻都不亚于高考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很多人,总是打着高考,是人的一道坎。考不上大学,人生就完了。甚至危言耸听,高考考不上大学,就没有未来。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来看待这个问题,未免显得夸大其词。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是什么?高考是一种人才选拔性考试,是一种为大学输送人才的一种筛选形式。所以有其一定的,残酷性。但是如果把中国近年来的平均录取比例做一个统计,我们就会发现在本科的平均录取率能达到40%,如果加上大专高职招生,可以达到70%左右的录取率。所以就没必要担心高考,考不上大学。若非学的太差的那种,就是定的目标太高了。一本平均录取率10%左右,二本录取率20%左右。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没学校可上。如果定在二本为目标,的确是有点点小难度,但是你临场发挥的比较好,心态比较好,说不定就可能会有超常发挥。(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不要怕,不要悔,上了战争就要敢于亮剑,成败都是人生。我们照单全收。
俞敏洪老师的例子大家应该比较耳熟能详。三年高考,最后一举考入北大,大学期间还是班里面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大三的时候,还患上肺结核休学一年,但是俞老师从未向命运低头,埋头苦学英语,最后自己“跌跌撞撞”的办起了新东方。一直到现在,俞老师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现在的成就,远远比当时大学时候他们班上出国的学生高。如果你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俞老师,你就会发现他这个人,跟普通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心态比较好,敢于自嘲,开刷自己。搁在普通人,第一次高考失败,可能会参加第二次高考,但是第二次考的不理想,估计很少人能坚持下来。纵使考上了大学,如果大学因为某些原因,而休学。对某些人来说,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晚一年,自己被同班同学甩到身后,可能就得过且过了。但是俞老师没有,他始终有一个方向。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无论生活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乐观的接受,努力尝试改变它。
据某些资料统计,古代的状元能在历史留名,几乎没有。反而是那些当时不被人们所注意的举人,却能留名,被人熟知。当然这个规律同样适用现在的高考。状元可能当年高考成绩比较好,但是在未来的发展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却少于高考中那些中间人群。听起来未免觉得滑稽,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举这些例子,我想说明什么问题呢?高考不是衡量,一个人未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未来的个人发展,成功要靠自己去创造。高考的成绩高,只代表在高考这个战场,你的分数比别人高。可能暂时你获得的资源比别人多,但是历史是演化的,如果你停止不前,很容易在弯道被别人超车。
所以持续的内在的源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听闻最近,某些省份有未来会实行,3+X的制度。所以很多同学纷纷,表示不选择物理。“因为物理难,不好学”。这个理由听起很可笑,3+X不选物理,那是因为物理课没讲好。如果有机会让你聆听,一趟大师的课,我保证你对物理不在有这样的偏见了。今天倒不是,鼓励大家选择物理,而是想告诉大家:跟着自己的兴趣走。如果你大学选择的是工科或者理科,那么物理就是必修课了。所以喜欢物理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大家选物理,毕竟以后读大学了还是要拾起来的,此时不学他日更难。对那些有自己选择和明确目标的同学,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也是值得称赞的。
最后预祝各位同学高考取得好成绩!
人生其实是一个薛定谔方程,这个解不可能由初始条件完全决定,还与未来的外界微扰有关!
Peter.Yi
评论(2)
遥想当年,高考困难。
现在看来,已经坦然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