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4月14日,也是第一个世界量子日,旨在促进全球公众对量子科技的了解。
超过65个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倡议,将4月14日这天作为“世界量子日”。2021年4月14日正式启动,也作为2022年4月14日第一次全球庆祝活动的倒计时。
在这65个国家级量子科学家代表中,中国地区的代表人物是: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
潘建伟院士: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世界著名量子科学家
- 中国量子科技开创代表性人物
- 2017年构建了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 中国“九章”量子计算系统的开创者
陆朝阳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 世界著名青年量子科学家
- 2016年《自然》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 首位中国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获得者
- 2020年团队构建“九章”达成量子计算优越性
1. 世界量子日庆祝活动
此次的倡议去中心化、自下而上,邀请所有量子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工作者、量子社区成员、企业、技术人员及其机构,自行组织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外展讲座、实验室参观、辩论、访谈等,在全球范围内庆祝世界量子日。
例如今天23:00 (17:00 CET) 有在Youtube线上举行的公众讲座[1],讲座主题为“从爱因斯坦到惠勒:单光子的波粒二象性”(From Einstein to Wheeler: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a single photon),演讲人为巴黎萨克雷大学的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 (Alain Aspect)
1980年代早期,阿兰·阿斯佩在作博士论文时,做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揭示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进行的EPR思想实验存在的错误。在贝尔不等式实验后,阿斯佩还研究了中性原子的激光冷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有意义的活动还有很多[2],大家也可以自发性的学习与探讨。
2. 世界量子日网络
世界量子日网络由量子科学家组成,他们是世界量子日的联络点和国家代表。具体包括 (国家后的括号内为该国参与世界量子日网络的量子科学家姓名) :
- 阿尔及利亚 (Oussama Houhou)
- 阿根廷 (Juan Pablo Paz, Christian Schmiegelow)
- 澳大利亚 (Andrew White)
- 奥地利 (Gregor Weihs, Markus Aspelmeyer)
- 阿塞拜疆 (Elchin Jafarov)
- 比利时 (Milos Nesladek, Francoise Remacle)
- 波札那 (Mhlambululi Mafu)
- 巴西 (Marcelo Terra Cunha, Marcelo Santos)
- 保加利亚 (Nikolay Vitanov, Peter Ivanov)
- 加拿大 (Michele Mosca, Stephanie Simmons)
- 智利 (Gustavo Lima)
- 中国 (潘建伟, 陆朝阳)
- 克罗地亚 (Ticijana Ban, Hrvoje Buljan)
- 塞浦路斯 (Spiros Skourtis)
- 捷克 (Miloslav Dusek, Josef Lazar)
- 丹麦 (Eugene Polzik, Ulrik Andersen)
- 埃及 (Ahmed Younes)
- 爱沙尼亚 (Dirk Oliver Theis)
- 芬兰 (Mikko Merimaa, Jukka Pekola)
- 法国 (Philippe Grangier, Sebastien Tanzilli)
- 格鲁吉亚 (George Japaridze, Alexander Gamkrelidze)
- 德国 (Tommaso Calarco, Thomas Strohm)
- 加纳 (Rabiu Musah)
- 希腊 (Dimitri Angelakis, Pavlos Savvidis)
- 匈牙利 (Péter Domokos, Ádám Gali)
- 印度 (Urbasi Sinha, Arun Kumar Pati)
- 印尼 (Iwan Setiawan)
- 伊朗 (Ali Rezakhani)
- 爱尔兰 (Jiri Vala, Giorgos Fagas)
- 以色列 (Nadav Katz, Avinoam Stern)
- 意大利 (Paolo De Natale, Chiara Macchiavello)
- 日本 (Kae Nemoto)
- 哈萨克斯坦 (Aikaterini Mandilara)
- 拉脱维亚 (Andris Ambainis, Aleksandrs Belovs)
- 莱索托 (Makhamisa Senekane)
- 立陶宛 (Audrius Alkauskas, Egidijus Anisimovas)
- 卢森堡 (Adolfo del Campo, Thomas Schmidt)
- 马耳他 (Tony Apollaro, André Xuereb)
- 模里西斯 (Girish Beeharry)
- 墨西哥 (Salvador E. Venegas-Andraca)
- 摩洛哥 (Yassine Hassouni)
- 荷兰 (Giordano Scappucci, Harry Buhrman)
- 挪威 (Kjetil Børkje, Susanne Viefers)
- 巴基斯坦 (Sabieh Anwar)
- 秘鲁 (Francisco De Zela)
- 波兰 (Lukasz Rudnicki, Marcin Pawlowski)
- 葡萄牙 (Yasser Omar, Carlos Salema)
- 罗马尼亚 (Liviu Zarbo, Cristian Kusko)
- 新加坡 (Huanqian Loh, Hui Khoon Ng)
- 斯洛伐克 (Mario Ziman, Miroslav Grajcar)
- 斯洛文尼亚 (Dragan Mihailovic, Rok Zitko)
- 南非 (Francesco Petruccione)
- 韩国 (Sang-Wook Han)
- 西班牙 (Antonio Acín, Román Orús)
- 苏丹 (Rania Naeem)
- 瑞典 (Göran Wendin, Val Zwiller)
- 瑞士 (Jonathan Home, Dominik Zumbühl)
- 塔吉克斯坦 (Farkhod Shokirov)
- 突尼斯 (Mourad Telmini)
- 土耳其 (Zafer Gedik, Atilla Hasekioglu)
- 乌干达 (Winston Ireeta)
- 乌拉圭 (Arturo Lezama, Adriana Auyuanet)
- 英国 (Ian Walmsley, Kai Bongs)
- 阿联酋 (Andrew Lütken)
- 美国 (Spiros Michalakis)
- 乌兹别克斯坦 (Davron Matrasulov, Jambul Yusupov)
- 赞比亚 (Michael Mwalaba)
注:以上为发起“世界量子日”的国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3. 关于世界量子日
3.1 目标
世界量子日旨在让公众了解并讨论量子科学技术,包括:帮助我们从根本层面理解自然;帮助我们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技术;以及认识它将如何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这些革命将如何影响人类社会。
3.2 什么是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是我们描述自然界最基本的理论,在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和力的层面描绘自然。
此外,量子物理学是变革性技术发展的起源,量子技术帮助塑造了今天的社会,如晶体管、激光、医学成像等。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量子科学的发展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一直在改变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并为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互联网等新的革命性信息技术打开了前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量子科学的发展超越了物理学的范畴,改变了我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并为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互联网等新的革命性信息技术开拓前景。
然而,量子物理学的基础仍然是科学和哲学辩论的根源。
3.3 为什么是在4月14日
之所以将4月14日定为世界量子日,是因为4.14是普朗克常数$$ 4.135667696×10^{-15} eV \cdot s $$四舍五入后的值,它是能量与时间的乘积,是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常数。
普朗克常数之重要,我们用它来定义单位千克。除此之外,人们还需要了解普朗克常数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而这些都是世界量子日活动需要将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世界量子日的官方网站[3]在2022年之前会持续讨论这些问题。
量子客的读者们认为还有哪些日期和数字对量子科技有重要意义呢?欢迎探讨。
参考链接: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XpeDgqUO4
[2]https://worldquantumday.org/events/
[3]https://worldquantumd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