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的未来,不仅仅要考虑量子比特数量的多少,还需要考虑量子比特间的连接情况。

霍尼韦尔在6月发布了世界最强量子计算机(参阅:霍尼韦尔官宣最强量子计算机发布),随后IBM也公布了与霍尼韦尔相同量子体积QV64的量子计算机(参阅:IBM超导QV64最强量子计算机问世),两个技术路线都把量子比特最大连接数,做到了6(量子比特的拓扑里,有最大6个物理比特两两相连的结构)。

​激光操作量子比特 (来源:Cnet)

IBM这个优势不足几日,就被打破。近日,杜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设计了一个全连接(Full Connectivity )的32-Qubit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寄存器[1] ,其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相较于之前公开的霍尼韦尔最大6-Qubit,该设计提高了5倍,这也是目前公开最多量子比特完全连接的技术架构。

这个新系统向开发实用量子计算机迈出的重要一步,来自杜克大学的Kim 将于9月14日在 OSA Quantum 2.0会议[2] 开幕式上,正式展示该硬件的设计细节。由于现阶段尚未公布细节,所以还需等待公开以后再做整理跟踪。

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中最有前途的量子技术之一,过去不管是霍尼韦尔还是IonQ,超强的保真度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本季度,离子阱技术几乎霸榜了各大咨询投资。

回归到问题本身,要创造出具有足够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并投入实际使用,始终是一个巨大挑战。

无论是量子计算的参与者或者说未来的投资者,都应该谨慎的意识到这门技术具有长期性!但是其高速发展,基本上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业界努力的在寻求扩展量子比特的技术,此次32-Qubit的全连接出现,无疑是离子阱领域投资高权重的一票。

 

更多详情,请参阅:

[1]https://phys.org/news/2020-08-path-powerful-quantum.html

[2]https://www.osa.org/en-us/meetings/topical_meetings/quantum/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高质量信息之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所有图片的版权归属所引用组织机构,此处仅引用,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